我省科技融資擔保體系成員圍繞“三地一區”建設,聚焦主責,深耕主業,創新模式,整體聯動,為全省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,助力創新驅動戰略,體現為“六大效應”。
1.體現服務科技企業的“雁陣效應”。省科技擔保公司自2018年底成立以來,注重發揮龍頭作用,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全省政府性科技擔保體系。目前,體系成員133家,其中省級科技擔保公司1家、市縣級科技擔保公司10家、122家政府性擔保機構設立“科技業務部”。省科技擔保公司與體系成員開展分保、聯保合作,共擔共管風險,形成服務科技型企業的雁陣。同時,將優秀體系成員作為區域合作“領頭羊”,示范引領其他體系成員高效服務科技型企業。截至一季度末,全省累計開展“科技融資擔?!睒I務首次突破700億元,達到703.15億元,服務科技企業8991戶(次)。3月末在保221.07億元、2811戶??萍紦sw系業成為破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的有效路徑和有力抓手。
2.體現服務科技企業的“聚合效應”。省科技擔保公司創新“科技貸”模式,在新型政銀擔基礎上,深化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,集聚各方資源,塑造創新驅動新優勢?!翱萍假J”模式不僅是一種合作模式,更是一種工作機制,形成政府與擔保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、風險共擔、聯動發展的新格局。目前,“科技貸”模式已在合肥、蕪湖等25個區域落地,并迅速向全省推廣,形成擴散效應,既引導地方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,又推動傳統企業向科技型企業轉型。如肥西縣實施“科技貸”以來,高新技術企業年均增長55.9%??萍紦sw系通過“科技貸”模式,產生“聚合效應”,既產生集聚效應匯集優勢資源,又產生擴散效應聯動金融體系,有力推動了全省科技創新。
3.體現專精特新企業“助推效應”。專精特新企業是全省中小企業的排頭兵,在促進經濟增長、推動創新發展上舉足輕重。省科技擔保公司為130余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直接擔保服務,同時積極引導體系成員將專精特新企業作為服務重點。截至一季度末,體系成員累計服務“專精特新”科技型企業1198戶、414.14億元,戶數占全省專精特新企業的42.51%。其中,累計服務專精特新“冠軍”企業56戶、30.69億元,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43戶、21.30億元。累計服務40家上市企業。全省科技擔保體系成為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動力之源,形成強大助推效應。
4.體現力推科技企業發展的“點金效應”。針對科技型企業輕資產的特點,科技擔保體系深入挖掘企業信用價值,把信用轉化為“用信”,推動“知本”轉化為資本。截至一季度末,全省科技擔保在??蛻糁?,1541戶科技企業通過無實物抵押方式獲得貸款。如:省科技擔保公司為安徽元琛環??萍脊煞萦邢薰咎峁?00萬元純信用擔保貸款,幫助其進行技術升級和產能提升,自主研發的超凈排放非對稱梯度濾料填補國內空白,產能規模居行業第一,促進了企業快速發展,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。及時解決合肥泰沃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流動資金難題,幫助企業迅速做強做優做大,成為京東方10.5代線全球唯一供應商,奠定了作為三星電子、京東方等長期供應商的絕對優勢地位,成為“細分行業小巨人”??萍紦sw系成為科技型企業發展的“金手指”,既解決了企業融資難題,又扶持企業填補空白,甚至解決“卡脖子”問題。
5.體現支持鄉村振興的“協同效應”。省科技擔保公司積極與地方政府、農業科創平臺、農業創新領軍型企業等對接,創新支持鄉村振興的專項科技擔保產品,示范引領體系加大服務力度。一方面,省科技擔保公司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。針對農業科研投入大的情況,省科技擔保公司與合肥高新擔保開展聯保,為華藝生態園林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00萬元擔保貸款,支持企業加強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材料研發,幫助該企業成為國內園林行業龍頭企業。另一方面,引導體系成員協同支持鄉村振興。截至2022年3月末,體系服務農業在??萍计髽I599戶、37.88億元,覆蓋鄉村建設、農業科技、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等行業??萍紦sw系發揮貼“地氣”的普惠特性,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。
6.體現財政資金的“放大效應”。科技擔保體系通過科技和金融雙輪驅動,實現財政資金績效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。近年來,全省科技擔保體系代償率為1.9%,風險補償額與科技擔保業務累計發生額比例為1:131,其中2021年全省科技擔保體系代償率為1.89%,風險補償額與科技擔保業務累計發生額比例為1: 132,財政資金放大效應顯著。全省體系服務了近50%的科技型企業,其中服務A股上市企業40戶,借力資本市場,推動經濟轉型升級,有力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,優化產業結構??萍紦sw系是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手合力的契合點,成為推動創新發展的政策“發動機”。